今天一早看到范瑋琪的新聞,滿遺憾的,一部分是我一直都滿喜歡她,另一部分是,又中了我講的無知論。
她的言論,沒讓我討厭她或因此想罵她,但倒提醒了大家,無知有多難看。
不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事,就是對無知的無知。絕對無知不會死人,但會有代價。無數據參考點分享、使用私人臉書用那樣言語發言所詆毀的平日人設,以及煽動影響力往負面方向,這些在我看來雖然都只是順勢結果,但也能預測其代價。
三週前,我剛好在自己的咖啡廳 A-way方向咖啡 舉辦了一場2020新年演講,主題就是「擁抱你的無知力」。原因很簡單,這幾年我的瘋狂努力,讓我釐清一個血淋淋的事實:就是當我們越努力、越往上爬,就發現,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越大,自己就越小。所以,越努力會越看不到頂點的邊際。事實上,邊際並不存在。如果你已經是最聰明的科學家,發現了革命性的東西,但這東西又會讓更多過去已知的東西被打破而歸為未知,甚至再更加衍生出你所創出的革命性東西相關問題,還有其問題背後的問題(那是未知的未知)。反正,你的未知會因為自己更聰明而放更大,這就是因為人本身不論是知識量、質量、存在感、意識層面,都是絕對渺小的(不是相對)。而這個真相只努力往上爬,且爬到一個程度的人才會知道(這也是為什麼強者都會無比謙虛,他們真的不是裝的)。但有一種人不但不會遇到那個世界越大,自己就變越小的狀況,也不會碰觸到自己變渺小的邊界,那就是無知者。俗稱小蠢蛋。
那麼,你是小蠢蛋嗎?
只要你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,你就對自己的無知有所認知,那你就不是蠢蛋。蠢蛋是要,對於自己的無知而無所知,因此就不會知道,自己竟然不知道數據可以看我國外銷口罩的常態,以及像是在飛機上都有宣導的遇空難時,務必先戴上自己的氧氣罩,再帶自己小孩的,何況是他人的。這沒什麼好爭的,因為不是為了劃出你跟自己小孩的界線,而是原則表態的問題。
這其實不是我創的,是國外有一群學者在探討的 #無知管理 。我也大量的參考細谷功的 #發現問題思考法 一書才理解這議題。過去這七年的闖蕩,讓我認識了眾多菁英,但更認識了一堆掙扎且持續在谷底的中庸之輩(他們至今還是花很多時間在背後談論別人八卦,當酸民),我就發現,這兩群人的最大意識上的概念落差,就是無知管理。
那些真正會比別人看到趨勢的人,擁有無比的想像力去創新、創造事業、賺大錢、做出驚人作品者,都是能理解自己對於已經知道的事(知識與常識)的追求能力,並花更多時間精力努力在追求學習更多的自己能看到、想像的到的「未知事物」,但卻在不斷的追求中,運用想像力、意識能力、經驗重新拼湊,去湊出一個完全不曾存在的,在那個瞬間世界上沒有人可以理解的東西,那就是讓他們成為傳奇的開始。也就是我演講中提到的「未知的未知」,知道世界上有你所不知道的未知。
雖然我們都不需要成為傳奇人物,但我們都不希望變成無知代表,所以只要能夠意識到這一層概念,並且警覺的理解無知的切點,我們就可以在無知管理中,做好最入門的功課了。看著我一大堆朋友,從范瑋琪的鐵粉變成終極大黑粉,就能看出他們有多失望與難過,而那難過即會等比例的能套進,努力到一個程度,卻敗在對無知的無知上時,代價有多大。
記得在我的演講中,我花了一個半小時在談論這個議題,還是深感不夠,當時還一直苦惱,是不是我選錯方向講、我太貪心、想講的東西太硬。不過,倒讓我今天突然因為這事件,感覺到我跟大家分享這議題好像走對方向了。又再一次靠時間的驗證,艾兒莎真的是很厲害齁lol。
啊這個演講有線上影片可以買,還包括S姊的一個半小時更精彩分享,要買的可以私訊小編嘿。
祝大家明天開工愉快,啊你到底會不會愉快呢?我也不知道因為那是未知的未知杯,所以知道該層面存在即可QQ